【#研究大哉問】如何選擇投稿的期刊❓
⠀⠀
🚩 重視 impact,而非 impact factor。(蔡依橙)
⠀⠀
Impact factor 如浮雲,建議找有名氣、有歷史,在業界知名度不錯,而且你看他們家文章就是特別順眼的期刊。以我來說,我特別喜歡的期刊,是 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 以及 Pediatric Radiology,因為我知道業界實務上,都是看這兩本,即使他們的 impact factor 並沒有特別高。
⠀⠀
很多臨床期刊,為了提高 impact factor,都會引入大量的基礎研究,但說實話,我們每天的工作,跟 cell line 在培養皿中長,是完全不一樣的事情。這類期刊我個人就不會看,也不會投稿。
⠀⠀
⠀⠀
🚩 選擇最適合你的期刊!(吳昭慶)
⠀⠀
在臨床醫學領域的期刊而言,每個學門的 IF 不盡相同,通常內科系的 IF 較高,但科與科之間、各科自己的不同期刊之間,分布差異都可能很大。
⠀⠀
對於從來沒有刊登過 SCI 論文的新進研究者,建議先以 1-2 分的臨床期刊開始,這類雜誌比較能通融一些小缺失,然而到達 IF 3 分以上的雜誌,其對於統計與研究設計的嚴謹程度都有相當的要求,審查標準也相對嚴格。
⠀⠀
若真的很沒頭緒的話,建議先在自己的領域中設定目標期刊,讀個幾期看看,如果裡頭有跟你的研究主題相關的文章,或是有許多類似研究方法的論文,那應該就是適合你投的期刊。
⠀⠀
⠀⠀
🗣 從寫作到投稿,初學者如何避開常見誤區,我們給你務實建議!
⠀⠀
☑️ 國際期刊如何審稿?第一眼就被喜歡的關鍵。
☑️ 臨床論文寫作,常見錯誤與如何避免。
☑️ 新手都能懂的統計:實作前的介紹
☑️ 讓 revision 幾乎全被 accept 的關鍵技巧
☑️ 在中小型醫院工作,論文起步的務實建議。
☑️ 研究主題怎麼找?研究資源如何累積?
⠀⠀
⠀⠀
🔸 配合國家防疫政策,室內空間大幅降載,名額有限,請把握機會!⠀
#全新改款 ➠ 10/17(日)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
#搶下一席 ➠ https://clip2014.innovarad.tw/event/